首批“內江造”新能源叉車走出國門
5月18日,在內江經開區四川集世邁新能源物流智能裝備園區的西車生產車間內,一輛輛新能源叉車(物流倉儲車)在工人和機械手臂的作業下,陸續完成焊接、探傷、拋丸、噴漆、實驗、整改、貼標等工序,在經過最后的質量檢驗后,它們將從廠區裝車發往全球各地。

廠房
“前不久,首批經過質量檢驗合格的新能源叉車已陸續發往墨西哥、阿根廷、新加坡、孟加拉國等。公司現在處于小規模試生產階段,產品供不應求。”浙江西車智能物流裝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兼四川集世邁物流裝備有限責任公司(四川西車)總經理蘇琳介紹,力爭用3年時間實現產值7億元,努力建設成為全球領先的內部物流解決方案提供商。
項目分三期建設 年產新能源叉車35000臺(套)
據悉,四川集世邁物流裝備有限責任公司(四川西車)為浙江西車智能物流裝備有限責任公司子公司,2019年11月正式落戶內江經開區,整體收購四川德摩叉車有限公司,分三期建設西車新能源物流智能裝備產研銷基地暨西南總部項目。
該項目總投資28億元。一期投資1億元,建立西車新能源叉車產業西南產研銷總部;二期投資2億,建設商用專用車產業基地及展示中心;三期項目預計投資25億,建立西車新能源商用車和物流車造車平臺,建立產研銷西南和東南亞總部。

質量檢驗
“一、二期項目共涉及單體建筑20棟。目前,我們完成對四川德摩叉車有限公司3棟老廠房和1棟辦公樓的裝修改造,新建了3棟生產廠房,并投資1700萬元購置生產設備,結合現有廠房開始小規模試生產新能源叉車。”蘇琳表示,預計3個月后,公司可達到滿負荷生產狀態,屆時將形成年產新能源叉車35000臺(套)的生產能力,為全球除歐洲以外的地區客戶提供產品服務。
產品嚴苛檢測 可提高行業運輸效率約5%
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是大勢所趨。據了解,相較于傳統的燃油叉車,新能源叉車由于其無污染、易操作、節能高效等優點,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市場用戶的接納認可。
目前,四川集世邁(四川西車)新能源叉車主要有鉛酸電池和鋰電池兩種,叉車最大承載能力達到10余噸,滿載最大爬坡度超過6%,滿電狀態下可連續工作4—5小時,鋰電池壽命可達3—5年。值得一提的是,西車新能源叉車“三電”(電控、電機、電池)系統均來源于國內外知名品牌,所采用的多項出廠前的測試標準,均高于行業標準,確保為廣大客戶提供高品質服務。
與同行業相比,過硬的設備調試能力,也是西車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優勢。蘇琳介紹,“公司專注于新能源叉車研發、生產和銷售,通過提高動作精準度,研發智能感應器,充分發揮零部件性能,可將叉車運輸效率提高約5%。”
以項目為牽引 培育壯大特色產業集群
從2019年11月項目簽約,到2022年5月試生產,該項目的順利推進實屬不易。內江經開區項目綜合推進中心介紹,在此過程中,各級各部門多方奔走,幫助協商化解四川德摩叉車債務事宜,解決各類遺留問題,加速辦理項目開工建設前一系列手續,穩住企業投資信心。
該項目建成后,在增加稅收、吸納就業的同時,還將進一步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左右岸配套企業共同入駐,壯大內江經開區機械裝備及汽車零部件產業。
記者了解到,當前,內江經開區正大力實施“產業強區”戰略,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在機械裝備及汽車零部件方面,重點招引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新能源電池生產、動力系統生產、關鍵零部件制造、充電站樁生產及運營等產業鏈項目。為此,內江經開區騰出“4個1500畝”產業用地,匯聚“3個3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積極拓展承載空間。出臺《內江經開區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每年安排2億元財政資金用于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四川經濟網記者 毛春燕)
【來源:四川經濟網】